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群团新闻 正文
用导师带徒画好青年成长路径图——二院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0-11-27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二院

临近教师节,在二院的一场拜师仪式上,徒弟们恭敬地给师傅敬茶,饱含着对师傅浓浓的敬意和感恩,送上中国古代弟子拜师的“束脩六礼”,一声师傅请喝茶,也标志着从学生到航天人身份的转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管人才、人才培养始终是二院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凡学百艺,莫不有师。导师带徒活动作为二院的一项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从1961年在二院推广陈敬熊院士带徒弟经验以来,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一甲子春华秋实,不断成长,一批批二院人由此起步,为航天事业的发展积蓄蓬勃青春力量,迈入更广阔的天地。

有一种传承叫“导师带徒”

“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我要虚心向师傅学习,力争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单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22年8月入职的小张签订完导师带徒人才培养协议后积极表态。作为新员工入职的第一步,他在报到的第一天就被分配了导师。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二院导师带徒机制已经形成系统化、标准化运转模式。二院制定了《导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将导师带徒活动细化为“拜师仪式、师徒签约、制定方案、调研指导、阶段评价”五个步骤,明确工作标准和规范要求,列清单、建台账、抓落实。

2021年新签约师徒2639对,还涵盖了“青马工程”学员、青年核心人才及新转岗人员等多种师徒模式,既实现了新入职青年100%全覆盖。师徒结对后。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由师傅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学习目标及系统性、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同时在岗位专业知识、制度规范、思想政治素质、创新成果等方面加强考核评价。全方位考核导师带徒效果,营造了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今年、成为二院年度优秀师徒,近30对师徒脱颖而出。

“导师带徒不仅是技能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航天精神的传承。”在航天工作了17年的孙总认为。

在一项飞行试验任务中,突发的问题给团队成员带来了巨大考验。“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我已经不记得这是连续第几周周末无休了。问题找不出来,大家都很着急。”入职不到1年的青年小沈说。

作为小沈导师的孙总发现了他的急躁情绪,在开展紧张的测试任务之余耐心为他讲授老一辈航天人攻关的故事,共同商量,告诉他问题需要一步步分析。在孙总的教导下、小沈的心慢慢沉淀下来,与团队一起攻克了技术难题。

如今。小沈也已经成为了本岗位的行家能手。“一年来看到自己的变化。更多的是对航天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感更强了,不仅是业务上的熟悉。”小沈说。

传统品牌焕发新活力

随着二院党委“走出永定路、面向全中国”区域布局发展战略的推进,如何做好一所多地导师带徒培养?在物质丰富、生活安逸的时代,如何通过导师带徒活动传承与发扬先辈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二院正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二部创新性地开展“学技术、学作风、学精神”的“家庭导师带徒”活动、全面提升精神素养,引导青年学习老同志们的优良传统和扎实作风,以“共青团+离退休”模式推选出10余名老技术专家作为“家庭导师”。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老一辈航天专家的谆谆教诲在青年中广泛传播,我还是会选择忠于航天事业”“事业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要得到家属的理解”。当前,此项活动已在全院开始推广。

与此同时、二院两级团组织守正创新,逐渐丰富拓展导师带徒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在师带徒范围上,空间工程总体部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等形式建立导师库,推动传帮带作用发挥;23所在京外生产研发中心和公司探索导师带徒新模式,助力多地青年共同成长、业务协同发展;203所、706所将徒弟范围从“新入职青年”“青年核心人才”两个层次拓展至“新转岗员工”和“有自我提升意愿员工”两个层次……

在教学内容上,206所提出带“德”、带“学”、带“为”、带“新”、带“果”、提“力”的“五带一提升”理念,不断丰富导师带徒内涵;208所则以“带思想促进步、带技术促成长、带作风促凝聚、带队伍促发展”的“四带四促”模式实现“1+1>2”效应……

在制度建设上,25所结合岗位实际和青年设计师自身特点,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699厂制定《“青马工程”导师工作建议书》,对导师工作提出建议,帮助青马学员快速提升……

“形式不是目的。关键是结果。当前。二院青年在全院职工中占比达58%。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青年团体。培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航天事业接班人,导师带徒的目的是在实战中传承航天精神和理想信念、提升专业技能。”二院党委副书记郭大勇说。

我与航天共成长

导师不仅为徒弟提供知识和经验,更为徒弟的“实战”经验“保驾护航”。导师敢于在实践中给徒弟压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在遇到攻关问题时给徒弟出谋划策,协调解决难题。一代代航天人在导师的精神指导下,成长为业务的骨干和专家,工作思路、工作经验、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承担了重点型号任务的研制、生产等工作,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完成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回顾二院的发展历程,在科研生产经营中心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代代青年员工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成长为技术骨干。当他们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褪去青涩,在他们的传、帮、带下,他们身边又会多一批新入职的员工,历练成长。比如,283厂马景来、曹彦生、常晓飞、曹彦文为代表的师徒四代。师徒四人中两人成为全国冠军、三人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人都是全国技术能手。

“导师带徒不仅仅是一项‘传帮带’工作,更是配置人才资源、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日渐完善,二院党委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倾注极大精力抓好青年成长成才工作,培养青年‘铸剑’人才队伍,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奠定人才基础。”二院党委书记马杰说。(文/陈静 郭瑜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