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三院239厂用经营思维促进项目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20-11-04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三院


       初冬,这就是钢骨架复合管道生产线,依味探寻,除了寒冷还有一股股聚乙烯的气味,在河北廊坊的一个厂房里,便看到一条长64米的“大家伙”。

  继2012年底交付第一条生产线后, 239厂于2014年1月开始承制第二条多规格兼容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道生产线。同样的厂房、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队伍,一样经历从零部件加工到安装调试的繁复到全程跟产的艰辛,然而不同的是每个人眼神里的增加了些许“跃跃欲试”的味道。



驻守在廊坊现场的项目组部分成员合影

  创新管理模式“箭在弦上”

  华创钢骨架复合管道生产线是239厂首次涉足大型生产线的研发、项目组面临重重困难,尤其是安装调试阶段更是问题不断,在整个过程中,技术人员经常像“救火”一样,奔波于北京和廊坊两地的办公室、现场、市场等各个地方。

  据了解、到2009年3月加工制造,使得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年底入厂安装调试,在研制第一条生产线过程中,由于初次研发,再到2012年底交付,需要协调调动的资源(部门)多,管理链条长,共历时了4年时间,又采用的是厂内“大循环”的管理模式。

  对于他们来说,“开荒”,第一条线就是打基础。而第二条线却容不得他们有一丝迟疑、因为这次整个实施周期只给了11个月,更来不得半点疏忽。但值得庆幸的是因为第一条生产线在基本原理和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技术难度上还是有所增加的,“但是毕竟兼容的规格不同。”项目组负责人姜正说。这个任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把“战线”拉得那么长的话,如果还是按走老路,那耽误的不只是工期和企业的效益,还会严重影响到整个项目组成员的状态。

  

现场讨论问题

  可见、就是改变思路、创新模式,而这需要集全厂力量为此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能够使这次的“箭”呼啸疾飞的强大弓力,让此次任务在管理“弯道”上实现“超越”。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厂里只就关键时间节点、资金运用、重大事宜协调、过程管理等方面予以监管和协助,厂领导充分授权给项目负责人,还为项目负责人办理一年期限的100万以下权限的法人授权书,项目整个实施过程均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外协、外购合同的签订。

  “这样一来、确实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和不必要的沟通、监管等环节,项目组可以直接对接相关部门领导,大家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了,遇到需要协调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项目组自主权利更大,更自由,与第一条线实施相比。”姜正说,以前可能要几天或几个星期解决的问题,现在两天就搞定了。

  经营思维下的“谁设计谁负责”

  上有好政策。下要有好的执行力才能将这次的创新工作形成闭环。虽说这种将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模式就像是一支强心剂。他们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同样的,让项目组的“造血功能”更强了。在新模式的催生下。项目负责人对于项目直接材料成本概算范围内的资金有完全的支配权,而项目所有费用支出都独立核算。以前费力。因为以后他们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现在更要费心。

  天气越来越冷,这里依然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当项目组再次走进熟悉的寒冷厂房。然而再难熬的天气也比不上工作方面接踵而至的困难让人忧心。由于设备大、生产线长、环节多、哪个模块出现了问题,为此,谁设计谁负责”的方式,负责该模块的技术人员就到现场进行协调解决,各个阶段的时间都很紧,分模块,还是安装调试,项目组在充分借鉴第一条生产线研制、生产及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在时间轴上以“分阶段,无论是外协外购、生产加工。为了做到最大程度的快速反应。将一整天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安排和再提醒,安装调试过程中,此外,项目组始终保持有4-5个人在现场全程跟踪,每天都会有个“班前会”,有问题现场解决。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有时候。因为现场工人的安装调试经验有限,技术人员为了节约时间便脱掉大衣,撸起衣袖,亲自上阵。用项目组技术负责人兼质量负责人周宝林的话说就是:“自己动手,我们心里也更有数。”



技术人员“挥臂上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外协外购方面都要通过综合对标确定厂家,而之后的工作还需要逐项细化。而最让他们费心的就是生产加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成本,由于周期短,项目组考虑采用部分外协加工,但要想找到“物美价廉”的外协厂家却不如想的轻松。“在比较了多个外协厂家的技术和保障实力之后,又经过来回的‘讨价还价’,这才最终确定现在的外协厂家。”项目协调人朱凯明说道。尽管项目组有了充分授权,不能大手大脚,但还要尽可能的节省成本。

  而为了保证时间、控制返工成本,工艺人员直接到外协厂家时时跟产,多次面对面进行探讨,在关重件工艺制定上,根据厂家设备情况,确保工艺控制到位。其实在设计过程中。项目组从技术源头把关,做到提前预判为生产加工、装配安装预留出空间。

  如果说第一条生产线的研制任务是在锻炼239厂复合管道项目研发团队的话,那么这次的再度合作更全面考验了这支队伍。

  任务还没有完成、项目组还需要继续驻守在廊坊现场,一周六天工作制已经不算什么,而他们家里人也都习惯他们不在家的生活,用他们的话说:“不怕苦、不怕累,最怕干不成事,队员们已经习惯了不回家的日子,“吃苦受累”更是少不了,感受到的是满心投入的激情,但在他们身上却看不到一丝的不情愿,费心费力不说。” 时间不等人。兑现承诺,此刻他们脑中只想尽快把项目按期保质完成。而为了将来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产品。为后续的项目制管理探索道路,他们持续坚持做的事就是将技术模块化,储备相关技术数据。(文/摄 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