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正文
世纪卫星公司研制开发奥运应急通信设备
发布时间2023-10-18
        中国航天报 记者 陈全育
  “奥运火炬”的心愿:
我是奥运火炬,我将从希腊奥林匹亚圣火台开始我的浪漫之旅,今年3月24日,点燃北京奥运会的激情序曲。在历时130天、总行程约13.7万公里的行程中,我将完成奥运史上传递时间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
在这次行程中,我将完成我的极限之旅:登上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我希望借助中国的通信设施使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准确知道我在中国的详细位置,让大家和我一起感受穿越中华大地的豪迈和攀登珠峰的激情。
“奥运火炬”的心愿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但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复杂的地形使现有的通信信号不能全面覆盖,在珠穆朗玛峰更是难以实现通信信号的全面覆盖。
为了实现“奥运火炬”的美好心愿,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用现代高科技的“神力”和航天精神的魅力铸造起护卫奥运火炬中国行程的“通信长城”。通过它,奥运之火在中华大地行进的全过程都将准确地向全世界展示。
  44辆通信车应急“补点”
3月初,交付给中国移动江苏、安徽、浙江、广东、重庆五个省、市的分公司的时候,当最后几辆应急通信车陆续开出改装地——重庆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李速过度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一些。
作为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部负责人,李速就带领20人的工程团队频繁往返于北京和重庆迪马公司之间,自去年10月从中国移动拿到44辆应急通信车合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程、都是前所未有的,无论对于中国移动还是世纪卫星公司。”李速用有些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
与以往以缓解话务量为主要用途的应急通信车不同,这44辆应急通信车的主要用途是应急通信指挥以及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灾害的抢险救援。该车具有体积小、业务种类齐全、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可扩容等特点,是中国移动拥有的移动通信设备中较为先进的设备。应急通信车上配备有4部IP电话,并具有能同时拨打14部手机的能力。此外,并为奥运火炬传递的顺利进行提供无缝隙、无间断的通信保障,使应急通信车能够到达奥运火炬在我国地面传递路线中的任何位置,由越野车改装而成的应急通信车和依靠卫星进行通信的传输方式。
根据中国移动的安排,这44辆应急通信车被分配到内地的31个省。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将应急通信车配备到火炬传递路线上没有通信信号的地区,中国移动公司将根据各地区现有通信设施的基本情况。在火炬传递的过程中、各地区的应急通信车就会预先到达指定地点,为奥运火炬的传递提供通信保障。
“每个应急通信车就是一个移动的通信基站。可以根据火炬的传递路线进行转移式‘补点’,实现火炬传递线路中通信信号的全线覆盖。”李速介绍说。
“奥运会期间。主要应对恶劣天气、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和指挥工作,这种应急通信车将被用于应急指挥。”世纪卫星公司的工程人员介绍说。同时、这种应急通信车仍然可以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在奥运会结束后的“后奥运时代”。
  6500米最高基站时刻“撑伞”
今年年初、当一名美国登山运动员使用珠峰上6500米通信基站向美国发短信报平安时,他可能并没有把这种方便的通信设施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
在航天科工世纪卫星公司所有员工的心中。又是他们为奥运火炬在珠峰点火和传递作出的贡献,他们负责建设的珠峰6500米通信基站,既是世界上最高的卫星通信基站。
去年10月17日,与科考队员、登山队员等一起对通向6500米基站的路线和施工现场进行了勘察,该公司正式派出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实施过程中,他们曾面对道路七处塌方的障碍和高海拔施工的艰难,甚至面对着生命安全的极大挑战。从海拔5800米到6500米,更别说搬运设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700米距离,但处于严重缺氧和零下30多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中,就是徒步行走也得两小时。
“搬运各种设备、器材时、40人搬运300余次才能完成。搬运巨大的蓄电池保温箱更是费尽了千辛万苦。在那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大家精神面貌的写照。”工程现场负责人赵清回忆说。
到去年11月13日、终于圆满开通,6500米处的基站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施工后。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下的通信基站建成了。“建成后的基站,实现了移动网络在珠峰全部登山营地及所有登山路线的全面覆盖和无缝隙连接,就像撑起了一把巨大的‘信号伞’。它将直接用于奥运火炬的珠峰点火和传递活动、并为此后的登山活动提供通信方面的基础保障。”李速说、“这是一个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卫星通信工程。”
目前、航天科工世纪卫星公司的员工已经再次奔赴西藏,他们将为该基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和通信方面的维护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