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正文
倾情相守 倾力相助——二院与灾区同胞共渡难关
发布时间2023-04-27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严重灾情深深牵动着二院人的心。二院人与灾区同胞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一曲大力援助、奉献爱心的动人之歌。灾情就是命令。二院党委迅速作出反应,13日一早紧急召开了支援抗震救灾部署动员会,并向全院发出支援抗震救灾的倡议。院党委带头捐款、并提出举航天科技优势支援灾区的号召,保证支援灾区的设备、人力以最快的速度发派到前线,大力组织协调。全院广大职工心系灾区人民安危。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以各种方式迅速投入到援助行动中来,急灾区人民之所急。
以航天高科技支援灾区
5月13日上午、二院207所科研人员即奉命携带高分辨率机载成像雷达赶赴地震灾区执行航拍观测任务,灾情发生刚刚十多个小时。
13日下午。紧急完成设备在载机上的安装调试,并于当晚从北京良乡机场飞往重庆机场。14日上午开始连续展开观测飞行。在灾区阴雨、电视航拍困难的条件下,利用全天候工作的雷达成像设备得到灾区灾情图像,为国家抗震减灾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据前方消息,成像雷达已经飞行了9个架次,截至到目前,50余个小时。技术人员每天将所获取的微波遥感影像中所获取的灾区地质断层、滑坡情况进行分析,对抗震救灾措施的布置,尤其是对公路抢修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挽救生命 刻不容缓
呼吸机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医疗设备。为了支援灾区的医疗救援工作。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立刻组织召开紧急生产协调会,从5月13日凌晨开始,在科工集团和二院的统一部署下,开始全力生产呼吸机。职工们日夜奋战、有的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救助更多的生命,并已全部发送到灾区,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至20日17时止已累计生产出 206台呼吸机、3台麻醉机。
根据国家发改委调拨计划。5月24日之前还应交付200台呼吸机。职工目前以每班12小时、全天24小时连续生产方式组织生产。保证所交机器的质量和使用,吃住在单位,个别关键部件组装及呼吸机整机调试岗位人员每天仅休息几个小时,同时,公司已在成都组建了一支14人的售后服务队伍。
这是与时间的赛跑。5月13日—15日,前方是一个个需要挽救的生命,在短短的三天里,又生产出了100台呼吸机,希望这些呼吸机能让更多生命的奇迹出现,大家全力合作,长峰医疗的全体员工连续加班加点赶制了26台呼吸机,从5月15日早晨至5月17日晚,忘我的工作。
从接到任务那一刻起。公司紧急协调,二线人员全部调入了一线生产,打破了部门的界线。将人员分为两个班次。不分昼夜全力生产。在这非常时期。他们一直在厂区穿梭着,总经理周智峰等公司领导时刻关注着生产进度,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每一刻都有突发事件要处理,从5月16日早晨8点至5月17日晚12点,连续40个小时。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前36小时里、生产线的管理人员们都没有休息。生产线的老师傅王六雨已近70岁高龄、也连续工作12小时。华东大区的维修工程师傅林刚下火车就赶到生产线报到、在公司的临时宿舍休息了一下,中午又回到生产线工作,一干就到凌晨6点。技术部的王立华、王明志5月16日晚接到任务、从设计到生产,一直忙碌到5月17日晚7点,马上从南五环家中赶到单位。  
208所承担了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呼吸机流量传感器的生产任务。接到任务后,李安扬、刘莉从早上6点工作至晚上10点,退休职工吕洁锐叶加入进来。208所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保证了医疗急需物资及时送往灾区,在七天之内完成呼吸机配件500支流量传感器的协作生产任务。
283厂38名干部职工。连续顽强奋战,24小时完成100套呼吸机外壳。师傅们顾不上吃饭、喝水,各工序紧密配合,生产现场缺少工具、联系喷塑厂家,设计单位喷塑配套厂家在河北省徐水地区,分四批滚动式地运送产品到喷塑车间,马上从永定路地区调运,魏巍师傅就主动协调资源。李瑞在等离子切割机前编辑切割程序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699厂接到物料起不到24小时内完成呼吸机关键件100块。确保万无一失,在任务生产过程中,工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加工细节,本着对灾区人民认真负责的原则,车间检验更是不眠不休连续检验两遍以上。
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
灾区伤病员一天天增多,血液告急,二院很多职工自发到北京市的各个采血点无偿献血,得知消息后。
二部李建长在组织全室人员捐款捐物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再次向灾区同胞们送去航天人的爱心,得知北京市血液中心恢复采血后,第一时间赶到血站献血。
25所张作炉、牛艳生和郭宝宝三名同志向灾区献血后,立即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工作。所党委高度赞扬了三名同志无私奉献、急灾区人民之所急的精神。
699厂电装车间职工周倩加班加点为灾区生产呼吸机配件之余,不顾身体的疲劳,赶往献血站为灾区无偿献血。
……
还有很多很多,没有留下名字,他们留下了热血。
强大的无形力量
灾区情况怎样了。个人能做些什么?二院职工时刻都在关注着灾区,为将抗震救灾的情况随时传递给广大职工,二院能做些什么,二院两级宣传部门在党委领导下迅速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13日,空天防御文化网开辟了“紧急行动起来 支援抗震救灾”宣传专栏,为广大职工的支援行动提供了一个快捷的信息窗口和行动指南,集团公司、二院的抗震救灾最新动态及时发布出来,将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的指示与行动。抗震救灾中涌现的感人事迹不断在这里被报道出来。激励更多的人关注灾区,奉献爱心。充分调动起报、刊、台、网等院内主要媒体的力量。通报二院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及时通报院党委的有关决策和倡议,并编发多期政工简报。在院内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条幅,形成了倾力互助、共渡难关的强大无形力量,利用电子屏等介质滚动播出宣传口号,在灾难面前。
努力工作 就是对灾区最好的支援
二部设计师王碧家在四川绵竹市、距震中不足50公里,他仍执意向灾区捐款,在得知自家房屋被地震摧毁的情况下。开始他与家人联系不上,焦急万分,是回家探望亲人、重建家园,时值某重点型号即将进场,还是为了航天事业恪尽职守?他选择了坚守岗位――进场试验,关键试验即将开展,最终,王碧得到亲人平安的消息。
706所王斌、杜中平、王旭、曾颖明、王吕大五位在成都出差的同志亲历了地震。将工作安排妥当后才返城回京,他们冒着余震危险,于13日、14日两次进入协作单位的调试现场。
12日地震发生时,驻地房屋受损、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5所某试验队正在陕西某地进行试验。但他们不惧危险、坚守岗位、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试验。院党委、25所党委发去慰问信、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安全情况。并进行了亲切慰问,高度赞扬了他们对航天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赞扬试验队员圆满完成试验任务的坚忍不拔、敢打硬仗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你们的亲人也牵挂着我们的心
二院职工中有很多四川籍职工,地震发生后,他们万分牵挂家乡的亲戚朋友,有的就地处灾区。院两级党委急他们所急、给予了特别的关爱。责成院工会、团委等组织及时了解职工在地震灾区家属的安全及生活状况、通过座谈、发放慰问金多种形式表达对受灾家庭的慰问,并提供各种帮助。
206所党委及时询问了灾区职工的家庭情况、并为每一名家在灾区的职工发放了“特别慰问金”,帮助缓解灾情带来的损失。
699厂党委、工会有关领导与在京川籍青年职工进行座谈,勉励大家在巨大灾情面前振作精神,坚强面对,询问了他们家乡和亲人的情况,并为他们送去了亲情电话卡。
救死扶伤 冲到一线
在灾区众多群众生命亟待救治的危急时刻,721医院的白衣天使们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最前线。截止到5月19日下午17时,721医院共派出三批医疗救援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进行救援工作。
第一批医疗救援队由李垂青、梁国平、李庚、朱学军组成,16日下午到达成都,于5月15日出发。主要负责自绵阳向重庆市长途转运重症伤病员。他们全天行程600多公里。不顾疲劳,路途行驶15余个小时,争分夺秒地救治受伤群众。
第二批医疗救援队由肾内科医生杨松涛、王艺萍组成、5月17日晚出发并于当日到达成都。救援地点在成都市新华医院肾内科重症病房。主要负责成都市二院、六院、航天医院及新华医院重症外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指导。5月18日、他们参与或指导抢救治疗100余例重症病人。
第三批医疗救援队由肾内科护士胡军、孙爱琳组成、5月19日已出发前往成都。目前、随时准备奔赴前线,721医院仍有十几人的医疗队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