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正文
爱心化作暖流 真情感动天地---凯发平台网 集团干部职工为地震灾区献爱心纪实
发布时间2020-04-20
        十元、百元、千元……将悲痛化作力量、将心意化为行动,将水滴汇成大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举国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航天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崇高信念。灾难面前。以她的大爱之心传递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航天人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每一笔捐款。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凝聚着一片深情;每一笔捐款。
午休时间买帐篷
在三院、有许多四川籍的同志,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家乡遭受灾难,他们没能回去探望,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他们选择了留守。
八三五九所就有这样一位同志,他就是该所办公室主任周涛,来自四川绵阳。2008年5月12日下午,安慰她不要着急,当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传来时,周主任立即来到办公室,询问另一位川籍同志陈芸芸家中的情况,设法与家中取得联系。当同事问及周主任家中的情况时。还好,他只是淡淡地说:“没事。”5月13日。他也只是说:“回头再说,再问他,当得知绵阳是重灾区之一时。”
5月16日、纷纷解囊捐款,全所职工响应国家号召。在所办捐款名单中。周主任排在第一位。
5月19日中午。吃完中饭刚回办公室,“我出去一下,打了一声招呼,只见周主任匆匆走来。”同事疑惑地看着他、来所办一年多,哪怕是午休时间都在岗,这是?“我出去买两顶帐篷”他小声地补充一句,匆匆消失在电梯口,从没见他“溜号”。下午刚一上班。他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带领大家为罹难同胞举行悼念仪式……。
一位飞航老党员的“特殊党费”
5月19日上午。你抽空到我家里来一趟”,三院党工部张建刚接到一位退休老领导的电话:“小张吗?我有点事想麻烦你。“您有什么事能告诉我吗?”“你过来再说。”
  张建刚匆匆赶到老领导家里。满脸疲惫的老领导正在网上观看汶川抗震救灾的专题网页、电视里也正播放着沉重而感人的画面。
 老领导开门见山:“这次大地震太惨啦!前几天虽然捐了512元钱、茶饭无味,盼望灾区早日渡过‘512’难关,寝食难安,但心里还是搁不下。中央不是有‘特殊党费’的政策吗?我想通过这个方式再捐5000元钱,你帮我办一下。”说着拿出了一个白纸折成的钱袋,并反复叮嘱:“这个事只能你一个人办,别让任何人知道,上面工整地写着四个字——“特殊党费”。”
经过查找相关规定:党员自愿一次交纳1000元以上党费的、可以通过基层党委层层上交至中组部,但这样就不能满足老领导的“保密”要求。电话打到中组部进行咨询。可以直接到中组部来交,工作人员回答:“十分感谢你们的老领导!如果领导不想留姓名。”
第二天上午、张建刚来到西长安街80号中组部机关交上了这份“特殊党费”。当老领导接到中组部的党费收据时、他多日来愁眉不展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的微笑……。
一位退休老党员的临终遗愿
5月15日、让大家久久难以平静,发生在三院二三九厂退休办公室的一幕。
二三九厂退休老党员姜锦玉同志因病于5月13日去逝,5月15日一早,她的老伴带着她最后的心愿来到退休办公室。老同志握着退休办领导的手,现在要完成她最后的心愿,原本昨天就该来,激动地说:我来晚了,替她向灾区同胞捐上900元钱,这两天一直忙着处理老伴的后事,也算为她交上最后一次党费吧!
姜锦玉,她的最后临终遗愿感动了所有人……。
退休职工捐出家属去世抚恤金
5月15日、亲手将今年年初父亲去世时的抚恤金1万元捐给灾区,四院四部组织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年近古稀的退休职工何伯阳早早地来到捐赠处。老人深情地对负责接收捐赠的同志们说:“这些钱代表去世的父亲和我的一点心意,何老一直在四部工作,至今仍在为型号总体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请你们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吧!”
1972年以来,退休后被四部返聘。
一路小跑送来爱心款
5月16日下午3:45,一位脸上挂满汗水的老人急忙跑进了工会办公室,正当九院万山公司工会办准备把上午收到的“爱心款”汇往集团工会时。老人顾不上抹去脸上的汗水、喘着气说:“刚刚知道捐款的事,这钱你们一定要收下,就匆忙赶来了。”
老人一边说着话。一边从紧握着的袋子里拿出一个红包,我家老王始终不让我动,双手递给工会办的工作人员:“这是公司春节送给我家的1000元慰问金,然后从红包里抽出一叠崭新的百元大票。我们都退休了,老王就催我快点送来,也不能做什么事了,刚听说公司要给四川汶川捐款。”
老人姓张。叫王云胜,几年前由于得了脑梗塞,她口中的“老王”是她的爱人,导致只有拄着拐杖才能行走。
工会副主席马磊急忙握住张师傅的手。“你们就捐100吧、剩下的钱带回去。你们的心意我代表组织收下了、你们也挺困难的,今后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王师傅的身体不好。”
看到组织只收自己100元钱,张师傅有点着急了。“不行,老王也会说我的,这样不行。”诚恳的话语感动着工会办在场的每一个人。经过工会领导再三劝阻。张师傅从手中的钱中抽出一张。“那就再捐100元吧。让我也表示一份心意吧。”
马磊再次从张师傅手中接过这沉甸甸的100元钱。怀着深深的敬意目送老人匆匆离去。
把奖金捐给灾区人民
5月15日一早。将得到1000元奖金,他很高兴,得知他们的QC成果获奖了,九院江河厂101车间技术组的周尚陶看到工厂刚下发的文件。这个成果来之不易、是包括他在内的5名小组成员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攻下的技术难题。
兴奋之余想到工厂正在进行的抗震救灾捐款活动、他脑子中闪现出一个念头,对大家说:“我提议把奖金捐给灾区。”邓永梅、孙丽娜、朱雄富、曹林涛一致赞成。车间职工惊奇地问小周:“你们个人不是已经捐款了吗?”他说:“那是个人的心意。奖金能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QC小组的心意。”
92岁老人的爱心
5月21日一大早、操着一口地道的枝江方言:“我也给四川灾区人民表示一下心意吧,手里捏着两张陈旧的10元钞票,九院万山公司离退休处办公室来了一位老人。”
老人叫郑景信。是万山公司离退休职工的家属,今年92岁。这些天来、总是默默地离开捐款现场,但看到别人都是50、100的往捐款箱中投递,他实在没有勇气拿出自己手中的那20元钱,郑大爷一直在离退休处大门口徘徊。
昨天晚上,等到上班时刻,郑大爷又是一夜难眠,他便第一个来到离退休处办公室,把20元钱“偷偷”地放在管理人员面前,并一个劲地说“不好意思”。郑大爷一边交钱、在他90岁生日的时候,老家侄女给了他50元钱,一边说着这20元钱的来历:两年前,当时他花了30元钱买了双新鞋,一直保存着,剩下的20元就没有舍得花。
“现在四川受这么大的灾,我是中国人,能帮一点就尽一份心吧,连外国人都在捐款。”郑大爷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抹着眼泪。
郑大爷是1953年入党的老党员、一直没有工作,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万山公司党委每年“七一”开展对党员送温暖活动中、他还是重点帮扶对象。
“助灾区重建、献航天真情”,集团公司在第一时间提出的这个口号准确表达了广大航天人的心声。因为我们是航天人。救助灾区我们义不容辞。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航天人抗震救灾期间发生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二院二○三所共产党员林纲捐出666元。用“666”这个吉祥的数字祝愿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二十五所一名外聘工作人员将一个月的工资1600元全部捐出。还有的职工个人一次捐款高达3000元,捐款2000元、1000元的更是屡见不鲜。年逾90岁的二部离休老干部在保姆的搀扶下来到单位捐款。物资部一名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双亲的职工捐出2000元、希望能更多尽一份力。
三院八三五九所职工安杰将自己当月的工资3200元全部捐献给了灾区、谈及灾情时,这位铁骨铮铮的男儿忍不住当场落泪:“一想到电视里的那个小姑娘在叫:‘叔叔救救我!’我的心都碎了。” 七三一医院,刚刚做完手术在家休养的麻醉科护士孙文荣同志,带病来到医院捐款2000元。在岗保安员张永全。但他却不声不响地主动捐出300元钱,生活负担非常重,工资收入仅有几百元且身在农村的母亲还身患癌症。
四院四部退休职工王兆芝因病长期住在唐山亲戚家。委托从她的工资中取出500元钱捐献灾区,她亲自打长途到党群处。十七所离休老同志付映华第一个托孩子前来所里捐款;白发苍苍的离休老干部王杰特地从家坐车1小时到单位捐款;退休干部马红珠一次性拿出1000元捐给灾区。三○七厂二一五所研发部退休返聘职工杨华新也主动捐款1000元。
六院六○一所的张炳华是一位重病患者,重病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也是六院困难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花费约30万元,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50元,但他并没有忘记灾区人民,2008年初刚做完换肾手术。六○二所几位在家休产假的女同志、纷纷第一时间打电话要求捐款,当得知单位要组织向灾区人民捐款时。
5月13日上班前、并且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七院已退休多年的老职工赖正忠已经来到单位门口,将准备好的1000元捐款交给了单位工作人员。在捐款过程中、工作人员几次打探,才得知他的真实姓名。七院当天就将这笔款项汇给了中国红十字会。
航天物流中心团支部提出以义务献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心。他们说:我们的血也许能挽救一个脆弱的生命。王娟。献血当天是她的生日,一个刚刚来到物流中心的毕业生。身体瘦弱的她坚决要求参加这次团支部活动。献血后她晕倒在采血车里,她是灾区急需的o型血,但她告诉大家,这是她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庄黎,当得知200毫升血对于抢救生命太少时,毅然决然捐献400毫升,一个只身来到首都打拼的东北女孩。
一幕幕感人的事迹还在不断发生着……。